Monday, September 08, 2008

西安翻译学院校园发生了什么事情?

  

  作者:陶世龙

  2008年7月30日《成都商报》报道西安翻译学院毕业生网上录用名单遭到读
者质疑一事后,8月2日,西安翻译学院授权律师声明:“ 《成都X报》没有经过
调查核实,在高校招生期间肆意编造“西译就业造假”的所谓质疑新闻报道,误
导成都考生和家长的,给西安翻译学院造成损失,侵犯了西安翻译学院的名誉权。
为此,本律师正告《成都X报》(在西译方舟网站和千龙网显示为《成都商
报》),自本律师声明发布之日起10日内停止侵权,刊登同样版面的道歉声明,
并承担由此而引发的相应法律责任。 ”(以下简称为《律师声明》)详见成都
商报报道《读者质疑西安翻译学院就业宣传有假 该院通过律师发声明》反驳。

  不过《律师声明》发布后,未见《成都商报》撤下原来的报道,而且在8月6
日又发出《追踪:西安翻译学院应核实录用名单再公布》,内称“读者纷纷向本
报打来电话,表达对这种在就业工作中涉嫌虚假宣传、误导家长和学生的行为不
满。今日起,本报继续开通高校违规招生就业举报热线 86613333-2,希望读者
继续举报违规违法行为。(四川在线 (2008-8-6 9:53:37) 来源:成都商报)详
见成都商报继续追踪质疑西安翻译学院招生宣传。

  现在《律师声明》发布已二十多天,仍未见成都商报撤下报道,而从8月15
日《华商论坛》“群众呼声”中上善_若水贴出的《《成都商报》记者跨省滋扰
西译校园引发事端》得知,不仅矛盾没有解决,而且激化。

  此帖现在已看不到了,华商论坛的提示是:“指定的主题不存在或已被删除
或正在被审核,请返回。”不过经过搜索,在陕西大学生在线的[民学聚焦]中有
完整本《维护民办西译院校园稳定打击刁记彭世军非法滋扰》,原来是《关于
《成都商报》记者彭世军在奥运开幕当天跨省滋扰我院并引发事端的情况反映》,
落款为西安翻译学院,时间是2008年8月10日,似为西安翻译学院向其上级打的
报告。在陕西大学生在线贴出的时间为8月14日。其中所述“案由”为:

  “时下,正值我们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西部强省的部署,以万名毕业生
顺利就业和万名新生蜂拥入围的业绩阔步前进之际,我们却遭到了四川省《成都
商报》及其记者彭世军对我98%高就业的连篇累牍的诋毁和中伤,为此我院已诉
诸法律进入司法程序。不料《成都商报》记者彭世军恼羞成怒竟在8月7日和8月8
日奥运会开幕连续两天,从成都窜来我院校园招生现场恣意寻衅,恶毒漫骂我教
职员工,拒不接受当地公安部门责成其离开校园,严重违反了奥运期间高校稳定
的上级指示,我院现场几名教职工出于义愤在校外与其论理期间发生了肢体接触,
(对方8日晚即赖在医院慌称“鼻梁骨断裂”至今,医院一周后的8月 13日证明
无恙),并将其丢弃在路边的电脑包拾回学院交校卫队保存(后送往派出所),
派出所接到《成都商报》记者彭世军报案后旋即羁留我院两名肇事者,原本是一
件事出有因双方各有其责的普通治安纠纷,不料该不良记者居心叵测地一方面打
110报案,另一方面又通过成都商报社向四川省公安厅谎报案情,编造其记者的
“电脑包”被西译“拦路抢劫”,随之我省公安长安分局按涉嫌“抢劫”出警,
目前公安长安分局已将我院两名职工羁押,对于彭世军慌报“拦路抢劫”的栽赃,
我院师生无不义愤填膺,事态正在恶化!”

  目前尚未见到成都商报和记者彭世军的说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尚不清
楚。但可以肯定出了比打口水仗严重的事。否则否则公安长安分局何以会羁押西
安翻译学院的两名职工,而记者却住进了医院?

  在网易新闻论坛[本区最新推荐精华贴]中有2008-08-17 03:23:40贴出的
《西安翻译学院,谁给了你打记者的权利?》内称:“西安翻译学院对待媒体监
督的方式就是采用黑社会性质的手段。一面自称弱势群体,一面却强势自称民办
高校的老大,要求。。云云。看来陕西省教育厅真的是过于宠爱这些民办界的孩
子。现在过于的狂妄自大! 我真的想知道,首先采用暴力手段来解决纠纷的真
的是弱势群体?”

  西安翻译学院官方网站发出的《西安翻译学院新闻-为彭世军招魂的竟是屡
遭中国政府屏蔽的方舟子网站》证明是有打记者的事发生,因为新语丝在转发西
安翻译学院发布的《维护民办西译院校园稳定打击刁记彭世军非法滋扰》时,使
用了《西安翻译学院上演全武行 殴打《成都商报》记者被警方羁押》的标题,
西安翻译学院官方网站在反驳时对《成都商报》记者被殴打没有否认,而是用
“(西译“某职工”成了“西译”,难怪惯会偷换概念的方舟子成了西译手下败
卒)”一语带过。

  8月22日有人在西祠胡同《重庆记者之家》贴出《维护西译院校园稳定严惩
成都商报记者非法滋扰》,是转帖,其后有网友 小小茗 于2008-8-23 14:09:16
留言说:如果没有错,何必怕监督,记者如果不暗访如何得到真相,我觉得如果
是诽谤自然要受到法律惩罚,可是不知道为什么LZ一直拿中宣部异地监督说事情,
就好像做了坏事任何人都管不到一样。莫名其妙!!!!!!!!!!!!

  在网易新闻论坛的《西安翻译学院,谁给了你打记者的权利?》之后,也有
网友对此说法质疑。

  事态将如何发展,当继续关注。

Saturday, September 06, 2008

科学史上著名公案——谁是海王星的真正发现者

·方舟子·

海王星的发现是科学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1846年9月23日
晚,德国天文学家伽勒在柏林天文台发现了它,但是这个发现是根据法
国数学家勒威耶的计算做出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勒威耶才是海王
星的真正发现者。这个发现公布之后,英国天文学界声称英国数学家亚
当斯早在1845年9月就已计算出了海王星的位置,比勒威耶还早,只不
过没有引起天文学家的重视。这个说法引起了一番国际纠纷,最终还是
达成了共识,把亚当斯也做为海王星的共同发现者。

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才有学者怀疑亚当斯在这一事件中的作用,
向格林威治天文台索取记载亚当斯的工作的档案,却被告知找不到了。
最后一次借阅这批档案的是格林威治天文台天文学家艾根,但艾根否认
这批档案在他手里。艾根后来到智利天文研究所工作,于1998年10月2
日去世。他的同事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了被他窃取的亚当斯档案以及
一大批格林威治天文台藏书,重达100多公斤,装成两大箱归还给英国。
亚当斯档案至此才被公之于众,不仅动摇了亚当斯做为海王星共同发现
者的地位,而且暴露了当时的英国天文学界为了国家荣誉,试图窃取海
王星发现权的阴谋。

这个故事要从天王星的发现说起。1781年3月31日晚,德裔英国天文
学家威廉·赫歇耳用自制天文望远镜观测夜空时,发现了一个新的天体,
他以为可能是一颗彗星。但随后其他天文学家的观测证明了这是一颗大
行星,被命名为天王星。1821年,巴黎天文台台长布瓦尔把天文学家历
年对天王星的观测记录编辑成天王星星表,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天
王星的运行轨道,惊讶地发现天王星的实际位置偏离了推算出的轨道。
是万有引力定律有误,还是有一颗未知的大行星在干扰天王星的运行呢?

1832年,时任剑桥大学天文学教授的艾里向英国科学促进会做了一
个报告,介绍这个困扰天文学家的大难题。没有必要怀疑万有引力定律
的正确性,那么更可能的情形就是存在一颗有待发现的大行星。要找到
这颗大行星,需要解决“逆摄动”问题。如果知道一颗大行星的位置,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计算出它对临近大行星的运行的干扰,也就是天
文学上所谓的“摄动”。但是如果反过来,要从某颗大行星受到的“摄
动”推算出未知大行星的位置,则要困难得多,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
是不可能做到的。

1841年6月26日,在剑桥大学读本科的亚当斯在剑桥书店里读到了艾
里的报告,立志要在毕业后攻克这一难题。1843年亚当斯毕业留校任教,
通过剑桥天文学教授查里斯向已荣任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的艾里索要格
林威治天文台的天王星观测数据。1845年9月,亚当斯获得了计算结果,
推算出未知行星的轨道,交给查里斯,希望剑桥天文台能据此寻找新行星。
但查里斯并不相信亚当斯的计算,不过他还是写信向艾里推荐亚当斯。
亚当斯在1845年10月21日两次拜访艾里,都没能见上面,留下了一张便
条。保存至今的这张便条列出他的计算结果:新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为28个天文单位(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等于1个天文单位)——比实际距
离远了四分之一;它在1845年10月1日的位置为黄经(即天球经度。正
如地理学家用经度和纬度标记地球位置,天文学家用黄经和黄纬标记天
球位置)323度34分——只比海王星的实际位置差了大约2度。

艾里以后将把这张便条做为亚当斯首先预测出海王星的重要证据,
不过当时他并不相信这个大学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解决了逆摄动难题,
何况亚当斯并没有说明他是怎么算出该结果的。但是,艾里还是给亚当
斯写了一封信,想进一步了解亚当斯的工作,比如,他是否也能解释
天王星矢径(即到太阳的距离)的偏差?亚当斯草拟了回信,但是奇怪
的是,他没有把信发出。

艾里没有收到亚当斯的回音,就把这事忘了,直到1846年6月读到
勒威耶的论文才又想起来。勒威耶是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教师,在1845
年夏天开始研究天王星摄动问题,并在一年内发表了三篇论文。勒威耶
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于1845年11月10日,准确计算出土星和木星对天王星
的摄动影响,说明这些不足以解释天王星的轨道偏离。勒威耶在1846年
6月1日发表第二篇论文,估算出未知行星的大致位置。艾里读到勒威耶
的第二篇论文后,觉得其结果与亚当斯的很相似,于是给勒威耶写了封
信,问了向亚当斯问过的问题,但是并未透露亚当斯也在做同样的研究。
勒威耶很快回信,回答了艾里的问题。

勒威耶的答复让艾里感到满意,也使艾里觉得有必要寻找新行星。
但艾里视力不佳,没法自己做观测。他建议查里斯在剑桥天文台秘密从
事寻找新行星的工作。查里斯于7月18日开始,根据亚当斯提供的新的
计算结果进行观测,但是一无所获。

这一年的8月31日,勒威耶发表了第三篇论文,预测了新行星的质量、
亮度和更精确的位置,并呼吁天文学家据此寻找新行星。令勒威耶沮丧
的是,似乎没有天文学家理睬他的呼吁。9月18日,勒威耶想起柏林天文
台一位名叫伽勒的年轻天文学家曾经给他寄过学位论文,于是给伽勒写
了封信,告诉他如果把天文望远镜对准黄经325度的区域,他将会发现
还没有人见过的太阳系第八颗大行星。9月23日上午,伽勒收到勒威耶
的来信,当天晚上就开始观测,由他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报出天体
的位置,其助手德莱斯特则在一旁核对星图。几分钟后,伽勒报告在黄
经325.9度看到一颗亮度8等的星,德莱斯特大叫“那颗星不在星图上!”
第二天晚上他们继续观测这颗星的位置,发现略有移动,表明的确是颗
行星。第三天,伽勒写信向勒威耶报告:“你计算出位置的那颗行星真
的存在。”

勒威耶写信给包括艾里在内的一些天文学家报告新行星的发现,并
建议命名为海王星。艾里、查里斯公开了他们对新行星的秘密寻找过程,
并宣布亚当斯早已计算出新行星的位置。他们要求把新行星命名为海神
星,显然觉得他们拥有一定的优先权。法国人理所当然地对此表示怀疑:
如果亚当斯真的做了准确的计算,为什么不写成论文发表?为什么要在
事后才来争优先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争论逐渐平息。英国王家学会授予勒威耶奖章表
彰其贡献,而国际上也承认亚当斯做出了独立发现。但是当初的疑问并
未很好地被回答了。亚当斯并非像人们认为的那样不喜欢发表论文,他
发表过其他方面的论文。亚当斯没有像勒威耶那样发表其计算结果的真
实原因,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并无信心,而且一直在改变
计算结果,其最终的结果也距离海王星的实际位置很远。

如前所述,艾里、查里斯和亚当斯是在获悉勒威耶的研究后,才开
始秘密寻找新行星的。亚当斯根据勒威耶的第二篇论文,修改了计算结果,
但是给出的是很不确定的结果,涵盖了从黄经315度到350度的范围。查
里斯不得不去观测大片的领域。虽然海王星曾经进入查里斯的观测范围
内,但是却没有被发现。查里斯采用的鉴别行星的方法是比较不同时间
的观测结果,看有哪颗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于观测的范围太大,星
体太多,查里斯只能挑出最亮的39颗星进行比较。不幸的是,海王星的
亮度在查里斯的观测范围内排在第49位,就被漏掉了。在勒威耶的第三
篇论文发表两天后,亚当斯给出了其最新的计算结果:黄经315度,仍
比海王星的实际位置差了11度。所以,查里斯根据亚当斯的计算花了两
个月的时间去寻找都一无所获,而伽勒根据勒威耶的计算几分钟就搞
定了。

由于亚当斯从未发表其计算结果,也由于亚当斯的计算结果一直不
确定而且偏差很大,将他视为海王星的共同发现者是不合适的。这个事
件也告诉我们,在确定发现优先权时,还是应该主要看发表的论文,那
是最可靠、最能说明问题的。所谓未发表的成果难免有猫腻,是靠不住
的。

2008.8.27.

Friday, April 18, 2008

为驴屎正名

  鹏归

  闽无驴,所以打小就没见过驴屎蛋。但是,赵树理形容三仙姑的那句“驴屎
蛋上下了层霜”,让我这个没见过驴屎蛋的南蛮一下子记住了驴屎蛋这三个字。

  说来驴是很惨的。人笨的时候,也是拿驴出气,乃至蠢驴也成了一个专有名
词。有句俗话说,懒人下地事多,懒驴拉磨屎多。驴且如此,而驴而累的骡就更
惨了。鲁迅在“论他妈的”一文里,还提到,车陷入淤泥中,车夫一边死打拉车
的骡子,一边骂道:“你姊姊的!你姊姊的!”

  今在网上古狗,才知道驴屎蛋不但好看,更好用:

  /驴屎 中药
  驴屎 主治1、鼻血不上。用驴屎烧灰吹入鼻中,有效。2、恶疮湿癣。用肪
屎烧灰调油涂搽。3、月经不断或血崩。用驴屎烧存性,加面粉糊成丸子,如梧
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空心服,黄酒送下。极效。/

  如此宝贝,我一直以为它的最烂漫的作用就是等下霜。大谬。特此为驴屎正
名。

Tuesday, April 01, 2008

推荐方舟子老师《科学成就健康》

一书土豆妮http://tudouni.blog.sohu.com/82888773.html  我的实验记录本封面上印着一小行英文,直译过来大概是这样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的人忘记他所被灌输的一切。  大学里上分析课的时候,老师讲道,有人声称已经检测出茶叶中的所有化学成分。老师问我们,你们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种?大家七嘴八舌,从成百猜到了上千。老师频频摇头,老师说,你们猜不中的,因为这个结论本身就是错的。即使从一种天然物质中鉴定出所有已经被认知的组分,我们也不能说,我们把它的所有成分都分析出来了。  这是一个逻辑的问题而不是生物学的问题。即我们对一个事物进行判断的时候,总是在已有的经验中寻求依据。  所以,当我们对一种事物的认识集中在它的优点上时,我们的处境是十分危险的。  前天,一个和我同是生物学专业的朋友指责我,说我中了西医的毒。使我震惊,并决心写出下面的这些话。作为一名生物学专业的工学学士,理学硕士和医学博士,我将用我粗浅的认识,有限的耐心和余生的一小部分时间,坚决地阻止我的亲人朋友们迷信并受害于中医中药。  同时,严重推荐方舟子老师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fangzhouzi)及《科学成就健康》一书。  我的观点是,民不畏死,但民不能找死。  吾友ZE,曾经在我洋洋千言规劝其不要迷信中药,要相信科学爱惜生命的时候,抱着我的抱枕斜靠在我的床上,歪着嘴角笑着问我:“你为什么这么恨中药?”  嗟夫~~妮妮我连人都不恨,怎么会恨一堆树根树叶~~敢情我一通肺腑之言,若干专业词汇,激起的只是该老家伙的深厚的民族感情。我一脚把她踹到地上,她奋起,曰:“我的病是吃中药才好的嘛~~”  对料。疗是疗效的疗,效是疗效的效。  我们反对中药,不是在否定中药的疗效。我们反对中药,是因为中药的成分复杂,毒理作用不明。  某种程度上来说,中药是确有疗效的。很多人有这样的经验,久病不治,苦问西医不果,吃了几包中药,似乎药到病除。于是从此醍醐灌顶,认准了中医。如果有人说中医一个不字,来不及两相探讨,本能地站出来现身说法,曰:老奶,你说中医不好应该废除,那中医怎么把俺治好了涅?  中医的祖宗是一个半神半人的传说人物,即吾友常常挂在嘴边的神农先生。传说在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挖石补天以后,人们终于抽出空来操心自己该吃点什么了。于是神农他老人家尝了一百种植物,死去活来好几次写下了《本草》一书。后人不断补充不断完善,最终光宗耀祖地发展成中医,延续至今。  这也是吾友们心中坚强的壁垒,曰:你说西药好,西药不过是用小白鼠做实验,中药可全是用人做实验试出来的!  一种西药的药效和安全性,应该受到两个阶段的评估,即非临床研究阶段和临床研究阶段。非临床研究包括药学和药理毒理学研究。通过了这些临床前的研究评估,即,一种新药被证实在生产工艺,质量稳定和动物实验中药效和毒理作用都符合一定标准后,才可以申请临床实验。临床实验又分为病例数及评价标准不同的四个阶段。  能够通过以上若干阶段实验评估的新药,才最终被批准生产面市。每一种西药都要经过这样的层层筛选,而即使是面市之后,如果观察到某些在前期试验中无法被评估的长期毒性作用,那么这种药物仍然会被迅速淘汰或者改造。科学的自我纠错能力,在西药的开发应用中,从始至终都得以诠释和演绎。绝不是像吾友以为的那样,一个药品只要没有把小白鼠毒死,就会迅速地出现在我们的药品架上。  可以这样说,西药的毒性作用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必须小于它的适应症给人体带来的伤害。  相对来说,中药的所谓经验理论,则似乎只注重了对药效的观察。所谓的几千年来,成千上万的人吃中药治好了病,既没有严格的科学实验方法,也没有正确地评价过治好病的同时,中药中除药效成分外,未知或已知的毒性成分给机体带来了什么损伤。事实上,很多疾病在经过了自己的病程,或者是被治疗者受到了强烈的心理暗示之后,就可以自行痊愈的。中药的所谓“人体”实验,不能排除个体差异、自我暗示等因素的影响。而被验证的疗效,却常常伴随着药物成分对机体不可逆转的伤害。很多这样的伤害要在多年以后才会凸显,爆发。更有甚者,已经有确凿的证据和无数活生生的例子证实某些中药成分对人体伤害巨大,既得利益者却仍然坚称中药无毒无害,或者是在事件曝光后想方设法遮掩真相,蒙骗大众。盖是因为科学遇到利益,就变成了狗屁。  而在科学如此发达,各种信息通道四通八达的今天,仍然以民族主义情绪为支柱,道听途说“不看广告,看疗效”的吾友们,令我十分地激动十分地费解十分地肾上腺素走高。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一遍本文的开头我以桃红色字体突出的那句话: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被教育者忘记他所被灌输的一切!  愿吾友们以多重的了解,以自我的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愿吾友健康。阿门。  另:欢迎探讨,拒绝磨叽。磨叽跟中药一样伤身!

Sunday, November 18, 2007

中国“评虎”专家能不能专业一点?

·方舟子· 在一些显然没读过美国《科学》杂志、误以为该杂志只刊登学术论文的中国专家的抗议声中,《科学》杂志如期刊登了陕西周氏“野生华南虎”照片,照片上打着“平面猫?”的字样,并配发一则短讯,题为“珍稀老虎的照片在中国制造喧闹”。我不理解为何《科学》杂志的简短报道会让某些国人如此兴奋或担忧,正如我不能理解为何几张“野生华南虎”照片会在国内引起如此长时间的喧闹。就算照片上的野生华南虎是真的又能怎样?华南虎早已功能性灭绝,即使在野外还有零星的生存,也无法改变它的命运。 但是既然公众对照片的真假如此感兴趣,管理部门、媒体请有关专家做个鉴定平息议论,也是应该的。在这个事件中,我更关注的是这些专家的表现,从中可以一窥中国当前的学术生态。 我们先来看看“真虎派”的专家。“陕西镇坪县华南虎调查结果评审组”的三位主要专家为陕西师大教授王廷正、西北大学教授刘诗峰和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许涛淸(媒体报道误为许清涛),检索其论文发表记录可知,他们在退休前分别是研究鼠类、金丝猴和鱼类的,只发表过这些方面的论文,从未发表过与猫科动物有关的论文,不知为何退休后忽然成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野生华南虎的研究”的评审专家。难道整个陕西省就找不出一位真正的猫科动物专家来?还是真正的猫科动物专家像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员所说的那样“不能说”,所以只好找几个退休的行外专家友情出演呢? 这样的表演当然是很容易穿帮的。王教授如此说:“从业务的角度看,那个(图像)是老虎,至于现在科技发达,照片能作假什么的,我也不懂。”是的,照片上的是老虎,这个三岁小孩也知道,用不着专家来鉴定。但是照片上的许多疑点,却是需要专家来回答的,例如,皮毛那么鲜艳的老虎在野外是否会过于暴露,难以捉到猎物?以机警著称的老虎在近距离与人相对时是否可能20多分钟都一动不动,而不发起进攻或逃逸?王教授对此的回答就没有专业性可言,什么当地的空气非常洁净、当时老虎正在打盹,想像力未免太过丰富。王教授还声称照片记录了老虎眼睛的变化和“红眼”,在照片未公开时这么说是很能迷惑人的,在照片都公开后就不能不再次让人佩服王教授的想像力了。 我们再来看看“假虎派”的专家。在老虎照片公布后不久,网上就有不少摄影爱好者通过分析照片的色温、光线、透视和闪光灯效果各个方面证明了照片上的老虎只能是一个平面的纸板老虎,而且只有猫那么大。但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种子植物分类学“首席研究员”傅德志却声称是他第一个科学地论证了照片的老虎是伪造的,其论据是照片中的植物与老虎的比例严重不匹配。“他对照片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可以认出老虎身边的叶子,是壳斗科的麻栎或是榛子。这种植物叶子一般长三厘米(跟真老虎眼睛差不多大),不会超过六厘米。最可疑的是老虎脑袋上那片叶子,如果是真老虎的话,这叶子就得有小脸盆大,傅肯定地说,该地区没有这么大的叶子。”(《南方都市报》2007年10月20日) 傅研究员自称是“一个从事植物研究二十余年的权威科学家”,身为种子植物分类学的首席研究员兼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分类与系统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对种子植物分类和形态的看法应该够权威了吧?但是我花了几分钟到傅研究员所在机构的网站检索了一下《中国植物志》电子版,就不能不感叹傅研究员的这番“科学论证”实在是对不起他那一串显赫的专业称谓。首先,榛子不属于壳斗科,而是属于桦木科,这就算是傅研究员的口误或说话含糊吧,但是这两种不同科的植物的叶子形态差别并不小,照片也很清晰,一位植物分类学家仔细研究了之后竟鉴定不出究竟是哪一种,还好意思摆权威的架子? 而且,《中国植物志》关于这两种植物的叶子长度的记载可不含糊,要比傅研究员说的长得多,麻栎叶长为8-19厘米,榛子叶长为4-13厘米。会不会这两种植物长在秦岭-巴山山地时叶子变小了呢?那就查查《秦岭植物志》,记载麻栎和榛子的叶长分别是8-18厘米和5-10厘米,不知傅研究员“不会超过六厘米”的断言是怎么研究出来的?在接受央视《社会纪录》栏目的采访时,傅研究员拿出了研究所收藏的在当地采集到的标本,看得出来其叶子的长度明显比傅研究员的手掌还要长出不少,如果傅研究员没有长着一双婴儿一般的小手掌的话,它无论如何是要超过六厘米的。查《秦岭植物志》可知,该地区不仅有超过6厘米的叶子,还有小脸盆那么大的叶子,例如同属壳斗科的槲树,叶长可达30厘米,叶宽可达20厘米,用来给老虎当帽子足够了吧? “假虎派”另一位专家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劲硕“博士”,其实他是一名在读研究生,研究的课题是蝙蝠,与老虎可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但他自称“了解有关老虎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知识”,在报纸上撰文介绍说:“根据研究,印度的孟加拉虎雌性活动范围(家域)平均为200-1000平方公里;雄性活动范围是雌性的2—15倍。我们知道,一山不容二虎,老虎是独居的动物,它们的“势力范围”几乎不容侵犯。如果有8头老虎在秦岭,那么那里的森林面积得有多大才能养活它们?”(《新京报》2007年10月22日) 我不知道他是根据哪一项研究,给印度的孟加拉虎划定了如此巨大的活动范围。查《Grzimek动物生活百科全书》(2003年第二版),印度孟加拉虎雌虎的活动范围仅为10平方公里,雄虎仅为30平方公里,比张同学所说的要小得多。实际上,印度著名的孟加拉虎保护区干哈国家公园的核心区也只有940平方公里,加上缓冲区也不过1945平方公里,按张同学所说,岂不是只够几头孟加拉虎活动?但据2006年的统计,那里生活着多达131头野生孟加拉虎。 老虎活动范围的大小与所在区域的猎物多少有关。东北虎生活在猎物最稀少的地区,所需要的活动范围也最大,雌虎需要400平方公里,雄虎需要1000平方公里,也都比张同学的数据小。没人确切地知道华南虎的活动范围有多大,但是它在秦岭的活动范围应该大于孟加拉虎而小于东北虎,就算保守地估计为100平方公里吧,镇坪县要为华南虎划定的140平方公里保护区也只能供两头老虎活动,根本不可能维持一个华南虎群体。所以这样的保护区是无法用以拯救华南虎的。张同学的结论虽然是正确的,论据却是错误的。 现代科学是高度专业化的,所以在科学问题上专家的意见最有份量,本来也应该最值得我们重视。纳税人去养一批专家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他们在必要的时候能给我们解惑。但是中国的专家还真有中国特色,关键的时刻要么缄默“不能说”,要么开口就乱说,二者都缺乏科学精神和专业精神,对不起公众的信任。当然,专家也是人,会有看花眼说漏嘴的时候,但是在以专家的身份向媒体发表其研究结果之前,总该慎重、严谨一点,不确定的时候应该做点功课,至少先去查查本专业的工具书吧?出了差错也应该即时承认、纠正吧?如果专家意见充斥着如此明显的低级错误,甚至外行翻翻资料都能轻易将其驳倒,而又绝不认错,难怪专家越来越贬值,让人尊重不起来。这种情形我们其实已经见多了,不过是国内当前学术界浮夸虚假盛行的一个体现,也是这个只要名利不管是非的浮躁时代的一个缩影。2007.11.11.(《南都周刊》第170期)

Wednesday, October 31, 2007

北京科技报好样的

    尤明庆
  方先生:
  您好。我是新语丝的热心读者,时常向他人介绍新语丝上的文章,虽然从未发过帖子。不过近几天看了新语丝上的三篇文章,“慑于西安丁氏法院淫威,北京科技报社向丁西翻公开赔礼道歉”,“莫名其妙的道歉”和“北京科技报的道歉说明了什么?”,如鲠在喉。
  立鑫先生文章的结论“北京科技报向西翻丁道歉表现了一种中国媒体的软骨病,不仅可怜,而且可悲,开下这个正义向邪恶低头的先例,就变得可憎了”,笔者无论如何不能赞同。
  北京科技报社清楚地陈述了事件的原委,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西安翻译学院和丁祖怡先生的所作所为,让更多人知道了法院判决所给予的事实和逻辑。读者完全可以从“本报申明”以及道歉函中“法院终审认为:……”和“基于上述事实的分析认定:……”这两句话知道,北京科技报“特向西安翻译学院,以及丁祖诒先生表示道歉”,是出于对法律程序的尊重。
  尽管对于已经发生效率的终审判决不服,报社在向高级法院提出申诉之后,仍执行判决书的指定道歉,这是法制社会所需要的态度。如果每个公民或法人都以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执行法院的终审判决,那会出现什么局面呢?
  北京科技报社执行“指定道歉”, 使笔者知道在中国推进科学民主是多么的困难。但是,大家的努力,北京科技报的努力,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Sunday, October 21, 2007

向zm致歉,为孟轲设擂

  
  寻正
  我也一向认为讨论问题是要就事论事的,有时受到撩拨时用语就会显得尖酸刻薄,也许是近来受撩拨的多了,对你的回复就写成那样了,后来意识到了这篇回复的不妥,另写了一篇,但时间上晚了点,这一篇已经在新语丝上登出来了。在这里向你郑重道歉,讨论问题就当讨论问题,另外加料是极不妥当的,请你原谅。
  关于语言的问题,我也同意zhjin的说法,那就是我兴之所至,可能越界了,汉语本身有它无穷的魅力,要作到精确与不忽悠,只要适当的训练就可以了,忽悠不分国界,也不受语言限制,美国英国法国也有林忽悠,孟忽悠,只是这些忽悠不象在中国那样大行其道,所以我认为汉语易于忽悠,这是一个极难肯定与否定的推断,我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来追求这里的真理,因为证实与证伪都不具有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你不相信我的这一个推断,不妨把它当着一个警示好了。
  关于思想交锋的说法,我只是想说明大家直接了当一点的好,对一个观点你同意就同意,不同意就不同意,不要先行礼,说什么“我对这个问题不太懂,但是”之类,不懂就丧失了发言权,所以我说你显得过于谦虚,你称呼我为老师,加上用敬语,与我这一判断是一致的,我更愿意与人平等地讨论看法,所以加了些不太适当的料。与你的这种讨论问题的态度相反的就是,有些人开篇就说,“我恰好在这个问题上有过深究”,或者,“对这个问题我碰巧懂得多一些”,你是否有深究,或者是否懂得多一些,那是要由读者判断的,如果你有某种认证,比如是医师,护师,有某种学位,点明这一点,说明你有一定程度的可信度,那才算是妥当的,自已先封大师当裁判,寻正往往会用语不那么客气。
  我的后记与关于太蔟的布局,都说明一个问题,读一篇文章,一是要读大义,其次才是细节,我也曾挑过太蔟的错,但只是细节的问题,暇不掩玉。很多人在细节中挑一两个错,马上发现新大陆,推翻作者的主要论点,或者自已不同意作者的主要论点,又偷懒不针对主要论点发功,专挑细节下手,仿佛作者错一处,则全错,那不是科学的态度。比如说马寅初的人口论,在数据上很容易发生争论,你不能说他估计的不精确就推翻他的主要论点,我以前说毛在中国攫取了一大笔赃款,有人跟我在数字的估计上较真,就会忽略我讨论的论点,因为那些准确度对我的论点毫无影响。过分的是以前彭德怀上万言书,毛转过身来讨论彭是否忠诚,那就是标准的忽悠了。
  好了,最后谈一谈你可能会对我们的讨论增加贡献的地方,因为你提到“寓言有寓言的规则,寓言的道理不是从故事里推导出来的”,你的说法可能有道理,但需要进一步的论证。如果你的说法有理,那我就得要避开举孟轲的寓言故事,而用其它地方一抓一大把的忽悠言论来论证他的忽悠,对此我是一点都不患难的。如果要我去选取,就会存在一种选择性偏向(即我会选取对我的论点有利的证据),不妨由愿意维护孟轲的人来选罢,选你们认为最有道理的地方,看寻正能不能点出孟子的忽悠来。不妨把寻正的这一个挑战当着一个擂台罢。我说寻正对孟轲的批评、太蔟对哲学的批判是深思熟悉的结果,是认真的,潜意思里为孟轲与哲学立了牌位的人总以我们的文章是调侃孟夫子与哲学。不少人把我用于修饰的名词(忽悠)当作动词(忽悠)。现在寻正在擂台上亮亮相,大家多半会同意我们的确是认真的了。
  后记:我是搞社会科学的,科学并不仅仅限于自然科学。方舟子虽然是搞生物学的,但他被授的是哲学博士,一两百年前哲学博士意味着博学之士,现在哲学博士则意味着科学专业之士,相信数百年后大部分的博士仍叫哲学博士。哲学不是没有用处的,我偶尔也读读哲学著作,相当于思维体操。你举的概念与范围,说明什么是哲学你可能都不太明白,一叶障目啊,先把马克思这个超级盾牌从眼前移开了,你才可能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哲学,以及为什么会有这场争论。社会科学一不小心就掉进了忽悠的陷井,所以寻正要为太蔟加一把力,为的是以后有机会的话请他帮忙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帮着清理清理忽悠垃圾。

Thursday, October 11, 2007

民众:垄断行业变花样绑架民生

文章提交者:danceww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肉涨了,鸡涨了,蛋涨了,青菜也涨了;米涨了,面涨了,房子也涨了……涨价就好比一种流行性感冒,已传染到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领域。物价上涨已经成为民众今年以来最为关心的问题,有人认为,其中垄断行业翻新花样搞价格联盟“绑架”民生是其中的一大原因。  《半月谈》指出,物价上涨给民生带来的多重压力不言而喻。站在民众的角度,他们如何理解涨价背后的一系列经济现象和问题?  警惕垄断行业和“价格联盟”  在今年的涨价风潮中,有一个特殊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垄断行业和行业联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先是部分方便面企业联手涨价;紧跟着又有五大航空公司结成价格联盟,京沪航线票价全面上涨。此举引起民众的不满。  为何会形成一些行业联手涨价的局面?  有民众认为,但凡垄断性行业涨价,几乎都是集体涨价,大多涉嫌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可是因有某些行政力量撑腰,这种垄断性集体涨价便被涂上冠冕堂皇的色彩。  湖北民众叶祝颐认为,垄断行业与行业联盟集体涨价,实际上向公众昭示了某些行业的垄断霸权。以垄断行业为例,只要它们的垄断地位不改变、市场竞争不充分,即使叫停了价格联盟,也未必能真正解决问题,它们仍然可以翻新花样“绑架”民生。   上海民众晏庆盛质问:为何有关部门不愿触及垄断行业成本这个棘手问题?水、电、煤、气价格为何一涨再涨?其生产成本到底是多少?高校收费、医疗收费为何居高不下?培养一名大学生的成本到底几何?电话月租费、手机漫游费为何迟迟不能取消?   江苏民众武洁的看法是:个别垄断企业如果也想借此时机,混淆概念,浑水摸鱼,为民生“火上浇油”,显然是不允许的,有关部门应该严厉查处。  如何遏止房价持续上涨  一些大中城市房价近年来的急剧飙升已经突破民众承受的底线,虽然政府部门的调控措施连连出台,社会各界对于房价飞涨的批评也不绝于耳,但似乎难以阻挡楼市的疯涨态势。这其中缘由何在?民众何时才能走出“望房兴叹”的无奈?  江苏民众池墨认为,房价之所以对老民众造成重压,一方面是居住需求增大,一些人无屋可居;另一方面,房屋的居住功能被严重异化。这样,就造成了一少部分人拥有多套房子,而另一部分人却无房可居的尴尬现状。  江西民众林金芳来信说,房价的正常上涨是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表征。但是,一旦行政力量在背后推波助澜,房价脱离市场运行的轨道,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风险。在目前这种行政体制下,一些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不再是一个中立者,也不再是一个代表公共利益的角色,而是有着自身利益的“经济人”,卖地所得的巨额收入和对GDP的迷恋令许多地方政府失去了理性。  那么,该如何抑制目前房价的疯狂,以实现普通人的安居梦?池墨指出,近年来,针对房价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出台,效果却并不明显,原因固然有很多,但缺乏科学、可行的制度保障才是最大的原因。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像香港那样,为1/3的人口提供廉租房,为1/6的人口提供经济适用房,让剩下的富裕人口去购买商品房,那么,何愁住房问题不迎刃而解?何愁房价再困扰民众生活?  部分价格听证:岂能“一听就涨”  价格听证本是有关地方和部门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尊重民意、确保公正的一项制度,然而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价格听证却走了样。  四川民众刘增芳来信说,在一些听证会上,不该直接投票的“精英”代表却主导着听证的方向。而真正的消费者,却成为名副其实的“配角”和“陪衬”。其实,真正的听证会,应当让消费者唱主角,投票者应是真正的民意代表,而不是所谓的“社会精英”反客为主。  河南民众周士君指出,人们对当下某些近乎一边倒的听证倍感失望,因为类似上演双簧般的听证还不如不办。由利益相关方主导的一边倒式的听证,除具有涨价“宣言书”功效之外,便是对涨价行为的重复性辩解。要确保听证会的公平与公正,首先应有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听证代表遴选制度。理由很简单,因为有什么样的听证代表遴选制度,便注定会有什么样的听证结果。  价格听证是一项极其严肃的事情。价格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既然有听证的程序,就要有相应的机制,要取信于民,而不是糊弄、忽悠民众。如果以听证作为涨价的遮羞布,所起的作用将适得其反。

Tuesday, October 02, 2007

中国留学生印象:莫名其妙的崇拜权威,多缺乏挑战精神

中国留学生印象:莫名其妙的崇拜权威,多缺乏挑战精神
送交者: 秋梦 于 北京时间 10/02/2007 发表于 8ok留学美国 (277 reads)


来源:美国之音
萧敬/ 2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到国外留学,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校园里都可以看到中国留学生的身影。美国之音的一位听众说,由于在北美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最多,人们听到这方面的消息也比较多,那么,在其他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的情况怎么样呢?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出国深造的中国学生人数一直有增无减,到目前为止,欧洲、大洋洲各大学里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仍然呈现上升趋势。法国国立高等技术学院院长迪克斯隆教授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现在中国留学生人数占这所大学留学生总数的20%,而且与法国其他高等院校相比,这个比例并不算高。瑞典皇家工学院院长弗罗德施特洛姆说,这所大学里共有300名中国硕士、100名中国博士和10位中国教授。他开玩笑地说,这所大学快成中国大学了。

谈到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欧洲和大洋洲的大学校长和教授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容词就是“勤奋”,同时一些教授也指出,中国留学生比较缺乏挑战精神。

瑞典皇家工学院的特乌特教授说,中国留学生的勤奋精神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但美中不足的是,中国留学生更愿意单独学习,而不太适应小组讨论等形式的集体学习。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迈卡钦教授也指出,中国留学生不但勤奋,而且聪明、礼貌,但他们似乎对教授、对权威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崇拜感,而这对培养创新思维是不利的。迈卡钦教授说,中国留学生崇拜权威可能与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有关,为了消除他们这种意识,教授们努力让他们认识到,权威所讲的话并一定都是对的,鼓励他们用理性的态度挑战权威。

有专家说,要打消中国留学生对权威的崇拜,培养勇于挑战的精神,首先要从培养独立的人格做起;挑战精神源于人格力量的支撑,这种“人格”并非通常偏重道德品质的人格,而是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只有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敢于怀疑、勇于挑战。专家认为,人格的培养和形成不是孤立的,要在教学过程、学生获得知识以及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加以完善。

Friday, September 28, 2007

真难为了中国的药审中心

   Jackray  中国的药审中心,也够为难.  1.每年中国的药品企业申报的新药数量太多,真正创新的药物比较少.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审评不是真正创新的药物;  2.创新的药物做的研究工作,相比向FDA申报的资料来说,研究的投入太少.  无论是临床前的研究,包括机理的研究,工艺质量的研究,等等,限于资金的实力,往往采取能省略则省略的策略;比较欧美的临床研究来说,临床研究的要求在中国的新药研究中是比较低的.这个现状给对新药的严格的科学判断,制造了一定的难度.批准时候的风险压力增大.  3.中国的企业不规范,存在很多不被发现的违法行为  从药物研发来说,企业首先应该以科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评估和自行控制风险.假设新药的立题依据不够充分,或者在研究中发现问题,那么理应自行撤回申请. 但是,实际上硬撑的企业很多.甚至提供不实数据.这给新药审评带来很大的挑战.  如果CDE知道他得到的申报上来的数据都是真实的,那么他们可以根据数据给出一个基于科学的判断,但是他们如果疑惑数据的真实性,又没有这个责任和精力来判断企业申报的数据是否是真实的,那么他们只能对有疑虑的品种,不断拖延,或者不断要求补充资料,直到申请人知难而退为止.  这是在中国存在的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企业不为自己的投入风险负责,只希望侥幸能够通过审评.但是,往往那些问题很大的品种,即使批准上市以后,也往往在市场上被医生和患者抛弃.  4.不能决断公开地不批准或者撤回已经批准的药品批文  有些药品的研究,咨询专家和审评人员,都看到问题,或者几乎不可能成为一个新药,CDE/专家迫于种种压力,会采取拖延的战术,而不是直接枪毙.这给了企业侥幸心理,并且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停止开发的信号.  已经批准的药物,如果需要撤回批准文号,也没有进行公开的报道, 国家药监局(SFDA)自我反省的精神和勇气还不够.比如,双灵股本散,竟然成为一个药品很多年,欺骗了肿瘤患者大量的钱财,被撤销批准文号的消息,不是很公开地告知公众.  中国的新药审评环境确实很差.SFDA还不够勇敢,药厂本身也不够严肃甚至违法行为不断.中国人需要科学和严谨的态度,反映在每个领域.  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要正经办点事,怎么就这么难?
新疆特产 同步带 三坐标 wordpress主机 普陀山旅游 新疆旅游 三清山旅游 张家界旅游 黄山旅游